12月以来,已有5家银行合计推出15宗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自2021年年初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开闸”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总体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多数银行采取“小包演练”的策略。
有人说,2021年是消金行业大变的一年。教育、医美等场景遇挫,24%利率红线压顶,各路巨头相继入场,信息“断直连”压力仍存……如今行业战局再变,从“流量”时代到“留量”时代,多面临考的新老机构又将如何应变?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凸显,互联网巨头通过牌照收购强势入场,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
2021年12月26日下午,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第二届第五次理事会议在深圳华强广场酒店召开。受韩晓理事的委托,杨帅副总裁代表万乘集团出席了本次理事会议。
临近年末,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市场再度升温。记者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 (下称“银登中心”)披露的信息统计,截至12月21日,本月共有5家银行发布了15则关于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
“南方地区的消费金融覆盖率高于北方地区,消费者更青睐手机数码、摩托车、电动车、家电、运动健身产品……”这是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在对其销售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形成的地域差异与用户产品品类偏好画像。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较明显,头部机构发挥规模优势,呈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邮消金等均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对资本的消耗逐年增大,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资本补充的需求日益强烈。
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稿”),从服务项目定价、定价校准机制、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价格管理、市场调节价定价管理等方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最终意见稿于2022年实施。